联系我们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产品新闻

电解液泄漏“安全卫士”:精准捕捉1ppm的DMC微漏挥发

作为锂电池的“血液”,电解液兼具能量载体与风险源头双重角色,即便微量泄漏危害也十分大,轻则影响电池性能,严重可引发热失控甚至火灾。

如今年7月,台泥集团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位于高雄的电池工厂发生爆炸,事故原因虽未明确披露,但起火点发生在“化成半成品常温静置区”。因此,业内普遍推断,很可能是局部电芯存在的制造缺陷(如微量电解液泄漏等)未及时检出,最终扩大并引发事故。

三元能源科技高雄超级电池工厂火灾 图源:台湾TVBS新闻网

Pack出货检 筑牢产线最后一道安全关

锂电池制造工序庞大且复杂,电解液泄漏通常发生在激光焊缝、粉尘穿刺孔、密封圈间隙等盲区,形成过程十分缓慢且不易察觉,微量泄漏虽不会立即影响电池性能,但任其发展轻则影响产品性能,严重引发安全事故。

电池Pack出货检作为电池由产线转向终端应用的最后一道安全关卡,其检测意义十分重要。成品电池包拆解繁杂,要求检测仪能够精准检测微量泄漏,且无误报、漏报,为电池安全筑牢一道安全防线。

现有检测效果 “差强人意”

目前电池厂通常采用PID光离子化传感器和质谱分析仪检测电解液泄漏,检测效果总体“差强人意”,无法精准匹配需求。

PID:缺乏特异性,误报率高

PID(也称作光离子化检测器)通过高能紫外灯离子化挥发性有机物(VOCs),通过测量离子电流来检测其浓度。弊端在于,缺乏特异性,无法区分VOCs气体种类,易误报和漏报,仅适合作为初步、快速的筛查工具。

RGA质谱分析法:门槛高,有“副作用”

四级杆质谱仪电离气体分子,按质荷比分离并检测,可识别电解液的微小泄漏。其弊端在于,高压测试过程对Pack包体(尤其是软包)型变大,易破坏包体密封性。且设备采购成本昂贵,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维护真空系统及校准仪器,使用门槛高。同时设备体积大,无法匹配锂电池车间不同场景的检测需求。

NDIR微量电解液泄漏的较优解

NDIR技术基于光学原理,通过测量电解液核心有机溶剂DMC对特定波长红外光的吸收,可实现对微量泄漏(1 ppm级别)的精准识别。而特定吸收波长决定了只有目标气体才能被检测,抗气体交叉干扰能力强,有效避免误报、漏报,满足电解液微量泄漏精准检测的需求。

四方光电利器Gasboard-3902

四方光电基于22年成熟NDIR技术,推出的电解液泄漏检测仪Gasboard-3902,气体选择性好,检测下限低至1ppm,适用于锂电池Pack包出货检、动力电池维修检测、储能电站巡检等不同应用场景电解液泄漏检测需求。

产品搭载高精度传感器,内置恒温控制,集成精密信号提取处理等设计,可实时显示测量结果和监测曲线;内置电池供电,便于现场集成测试和移动使用,满足不同测量场景的需求。

编辑:Commy

校对:Daniel

审核:肖进华


  ※ 如您想对产品做进一步了解,可【点击这里】在线咨询,您也可以直接拨打官方服务热线027-81628813,产品专家将会为您提供1V1专属咨询服务。